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我寓目了一直不敢去看的《长津湖》。1950年,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将士们还未来得及遐想战争结束后的美好生活,却又不得不跨境出战。其时的中国军队鲜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敌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险些意味着要同泰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照旧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我看来,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1950年,朝鲜的冬天异常严寒,再加上跨国作战,后勤包管只能用“很是不富足”形容,其时作战的第9兵团,虽是其时作战实力最强的军队,也终究只是肉体凡胎,一身薄弱的军衣何以抵御长津湖零下四十几摄氏度的酷寒。而美军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胸腔暖化之后一层层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的巨大差别换成其他任何一支军队,这个战争可能已无法进行,更别论胜利。。
巴金曾说:“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抵达他所选定的目标。”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人一旦怀抱信仰,就会无所畏惧,创立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立了在险些没有补给、在异国他乡严峻的气候条件下击败其时武装实力最强的美国军队的奇迹。实际上,关于这场战斗而言,穷究其胜负已毫无须要,岂论是最后另敌军肃然起敬的志愿军“冰雕塑”照旧被认为是“少爷兵”的美军在战争中展现出的现代化军队的实力,这都已经成为了已往。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体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因为唯有坚定的信仰,才华撑起民族的脊梁!
战争已成为已往,而民族的信仰不灭。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大浪潮,作为今世青年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小浪潮,随着时代奔驰,别掉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