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每次碰到与她同龄孩子的家长,话题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而感伤最多的是原先的生活方法被打乱了,自己的自由被束缚了,因为家长要担当一份新的职务:“陪爸”、“陪妈”,每晚陪着孩子做作业成了许多家长的“作业”。因为各人都认为作业很是重要,它就像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能带来今后的一连串的变革:作业事关孩子的学习结果,结果事关未来的升学,升学又决定了事业前途……每个对孩子卖力的家长,怎么能不在意这件事。于是家长放弃自己的一些运动,晚上陪孩子写作业,双休日陪孩子上兴趣班,名副其实地成了“陪读”。
我虽然不可免俗地成了“陪读”雄师中的一员,希望以此培养出孩子喜勤学习,规规则矩写作业的好习惯,但在随波逐流的同时我也一直在迷惑,到时规规则矩写作业的习惯养成了,会不会“陪”的习惯也养成了,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孩子能够独立,但“陪读”究竟对孩子的独立是雪上加霜呢,照旧锦上添花?
我试着去撒手,有那么几天,我特意不去关注她的作业,回家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一句:作业做了吗?饭后也不鞭策,学校联系本我没有特意检查,只是背着她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我静静地不动声色地做自己的事情,默默地视察她什么时候会去做作业,她磨叽着先玩了一会,然后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频频欲上前鞭策,但最后照旧忍住了,这是一个内心纠结的历程,似乎在角逐谁有耐力,她在那边从容淡定,我在这边焦虑急躁,时钟上秒针“答答”的走动声似乎是刮扫在我心头,焦躁难忍。这样撒手了几天,明显感应她学习状态不是很好,在学校体现也不尽人意。为了抓她的学习,终于我又妥协了,又开始了“陪读”生涯:有时是在孩子写作业时搬个凳子坐在旁边盯着,有时是时时地已往,先了解一下要写什么作业,再不是地已往看看写得怎么样,最后还要仔细地检查,整个历程,我觉得自己饰演的角色越来越接近监工,焦躁而强势,而孩子机械而被动,在她的看法中也许做作业,她只是一个执行者,拿出书本听写,换上口算本练习……这些都会有妈妈给准备好,她只需要做就可以了。她在思想上保存了惰性和依赖,抑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一经也多次请教有经验的家长,许多过来的家长照旧主张“陪读”,他们的看法是:这是孩子的一个生长历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成熟自立,直到他们自己会要求不需要你陪。就像小时候,孩子会粘着你睡,但比及她慢慢长大了,你想陪她睡,她都不需要了。这真是对”陪读“的一个令人慰藉的说法。但也有家长是阻挡的,他们认为: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其实我觉得“陪”与“不陪”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对立的,“陪”并不是全包全揽,“不陪”也不是全部撒手。最主要的照旧要凭据自己的孩子摸索出适合她学习的方法,能让她积极地接受,轻松地面对,这确实任重而道远。